首页 | 山东 | 国内 | 国际 | 社会 | 财经 | 娱乐 | 体育 | 看图不说话 | 微言大义 | 滚动
鲁网 > 新闻中心 > 国内 > 正文

杨永林的务工路(我们这样抓“六保”⑥)

2020-05-04 11:09 来源:人民日报海外版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
打印
杨永林的外出务工路,一波三折。

  鲁网5月4日讯 杨永林的外出务工路,一波三折。

  家在云南昭通盐津县水田村的他,这些年,常年在外打工。可今年受疫情影响,年后没了活干。新房刚盖,上有老人需要赡养,“手停口停!”杨永林能不急嘛!

  周镇,是县里对接水田村的“就业扶贫信息员”。他摸排了村里的情况后,很快联系了杨永林。就近体检、开健康证明、联系车辆上门接送……没多久,杨永林被送上第一批“点对点”返岗专车。目的地,广东一家纸厂。

  然而,意外出现了:国际疫情仍在蔓延,厂子订单缩减,老板不得不减薪裁员。杨永林再次回乡待业。

  “千万别着急,困难都是暂时的!请放心,你的工作我负责到底。”一听杨永林又返乡,周镇紧着安慰他。

  分析了各种情况后,周镇安排杨永林参加了县里的电工培训班:“没技工不稳,技多不压身!咱先充电。”

  就在几天前,周镇又为杨永林协调了一个技术对口、离家更近的岗位——到四川宜宾一家机械制造厂当电工。

  像周镇一样,昭通有1948名就业扶贫信息员,市、县、乡、村四级联动,就业服务网格覆盖全市2.7万个村小组。


初审编辑:宋莉 二审编辑:编辑值班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