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| 山东 | 国内 | 国际 | 社会 | 财经 | 娱乐 | 体育 | 看图不说话 | 微言大义 | 滚动
鲁网 > 新闻中心 > 国内 > 正文

文化传薪火 青年显担当

2020-05-03 10:21 来源:人民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
打印
作为一名文博工作者,责任是职业道德和工作使命,“责任”二字时刻都挂在心间。文博人身上肩负着文物保护、传播知识和促进交流的责任。

  置身生机勃发的新时代,广大年轻的文化工作者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,用青春和活力、责任和担当、坚守和创新,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,也书写着精彩的人生篇章。

  ——编 者

  把责任化作情怀

  故宫博物院展览部副研究馆员 薄海昆

  鲁网5月3日讯 作为一名文博工作者,责任是职业道德和工作使命,“责任”二字时刻都挂在心间。文博人身上肩负着文物保护、传播知识和促进交流的责任。

  文物保护是最重要的责任。由于工作需要,我经常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文物,这让我深感荣幸和喜悦,同时也心生对文物的珍视与敬畏。努力保护好文物,让它们代代传承,是我的光荣使命和重要责任。作为故宫博物院展览部门的青年员工,我在组织策划展览过程中始终把文物保护放在第一位。有些文物脆弱敏感,对光照、温度、湿度等环境指标有特定要求。展览设计要认真分析细节问题,针对不同文物的特性区别对待,用巧妙方法给文物展品创造安全可靠的展示条件。

  传播知识是义不容辞的责任。优秀的文博工作者也应该是一名出色的学者和传播者,要善于用通俗有趣的传播技巧把这些知识学问普及给不同层次观众,让尽可能多的观众从博物馆那里真正受益。为了这个目标,我会提炼文物蕴含的文化元素,根据文物特征制定展览色调,设计展览布局,让观众一进入展厅就赏心悦目,在美的享受中徜徉参观。我还会凭着灵感给展览加入亮点,激发观众探索研究的兴趣,静下心来学习思考。比如在设计“清代宫廷御砚展”时,我挖掘清宫砚台相关信息,以清代雍正皇帝读书画像为依据搭建出立体的小场景,吸引了不少观众。

  文物还是体现不同文明渊源和特质的“身份证”。通过文物交流展,不同文明、不同种族、不同国家之间可以感知彼此的差异和共通之处,有助于消除隔阂,促进包容。去年,故宫博物院举办“釉彩国度——葡萄牙瓷板画500年”展,我作为主创人员之一,希望中国观众从中感受葡萄牙瓷板画的魅力,获知葡萄牙的风土人情。因此,展览设计吸取里斯本热罗尼莫斯修道院的元素搭建场景,用淡黄色调涂刷展墙,选择“法朵民谣”作背景音乐,让观众沉浸在里斯本的市井风情和时光流淌中,享受别样的异域文化。


初审编辑:王丽雪 二审编辑:编辑值班
分享到: